隨著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,中國東南沿海的主要出口省份,包括浙江、江蘇及廣東,近日相繼出現大量外貿企業停工放假的現象,當地傳出「集體放假潮」。有企業更提前至「五一」勞動節前暫停生產,訂單銳減成主因。有學者憂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「只剩一駕」,強調「中國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」。
相關報道
- 深圳華強北業者忙漲價囤貨 盼成「首批在關稅戰中致富的人」
- 【關稅戰】中國下令暫停波音飛機交付 10架新機恐無人接手
- 【關稅戰】廣東江蘇等地外貿工廠裁員潮擴散 官媒籲「以鬥爭精神」應對
- 【關稅戰】特朗普加徵中國關稅至145% 大陸廠商出口轉內銷捲入惡性競爭
貿易摩擦升溫訂單近乎歸零 多地企業宣布停工至6月
隨著「五一」勞動節臨近,數百萬家外貿工廠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影響,美國訂單近乎歸零,有部分企業更選擇提早放假或縮短工時。據抖音上多段影片顯示,浙江省已有逾半的外貿企業宣布停產放長假。這股「放假潮」已蔓延至江蘇蘇州、廣東東莞等出口重鎮。
根據多份流出的「放假通知」顯示,江蘇一間具多年出口經驗的服裝廠,已於4月中起停工至6月底;東莞一間電器製造商亦因訂單取消,宣布停工1個月。記者翻查抖音發現,浙江、廣東等地亦有數十間公司發出類似通知。
工廠貨倉爆滿商品淪為尾貨 「賤賣」都無人要
在浙江嘉興一個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貨倉內,可見大量滯銷商品堆積如山。有拍片人士在影片中感嘆:「關稅大戰,外貿尾貨有多慘,這邊隨便一件衣服(在美國)能賣到100塊錢,你看現在成噸的賣,平均一件賣幾毛錢,這都沒人來收。這裡是嘉興兩萬平方米的外貿倉庫,受關稅影響,出口的東西成尾貨,出口的洞洞鞋賣幾毛錢(一雙),張小泉的刀具成噸賣,一個平均幾毛錢……沒法活啦。」
前線主管:經濟形勢極大挑戰 幾十年未見
曾於浙江、江蘇及廣東任職外貿工廠管理層的陳翔向本台表示,浙江省的出口額約佔本地生產總值7成,當地經濟正面對極大挑戰。他指出:「我曾經在製造業做了10多年,所以我對中國的人口和製造業之間的正比例關係非常清楚,所以這樣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幾十年所未有的。」
蘇州工廠縮時 鼓勵員工自行售貨
在蘇州一間生產毛毯的家紡工廠,因出口美國受阻,公司宣布大幅減少工時,僅提供基本工資,並鼓勵員工將積壓存貨在網上出售。有員工透露,管理層近來透過朋友圈售出逾60條毛毯,部分更是賣給親友,反映銷路困難。
在一段流出影片中,工廠管理者向數十名女工表示:「現在我們遇到貿易戰,對我們下單受影響,現在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,每個星期工作3天,最多4天,如果你在外面有好的工作,你可以走。」
電商內卷加劇 工人轉戰TikTok「白菜價」直銷海外
來自江蘇揚州的電商張先生指出,越來越多工廠工人將外貿產品轉到網上銷售,導致平台競爭白熱化,利潤大減:「東西賣不出去是肯定的,大家都有這個情況。以貿易戰的這個新關稅,不可能盈利了。今年總的來說,各行各業生意都不行,你在網上賣東西,生意沒法做。」
面對銷售渠道受限,不少中國工廠員工轉戰TikTok,直接向美國消費者直播銷售瑜伽褲、家電、手袋等貨品,以「白菜價」求售,冀能清貨回血。
廣東亦陷困局 學者憂三駕馬車「只剩一駕」
廣東學者陳先生接受訪問時指出,廣東外貿形勢同樣嚴峻:「江浙那邊這樣,廣東這邊放假的工廠更多,有些地方的人近乎沒法活了。關稅加到這種程度,基本上是中美貿易到了幾乎脫鉤的狀態。所謂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,實際上僅剩下一駕,就是對外貿易。中國沒甚麼內需,因為中國人的平均收入佔GDP的比重太低,所以消費能力是不行的。中國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。」
《紐約時報》早前引述分析指出,中國東部沿海省份的輕工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,在高關稅打擊下出口急劇下滑。有部分企業曾考慮將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國家,但美國對越南、柬埔寨等地同樣徵收額外關稅,轉移策略亦陷入困境。
編輯:梁君安